2010年7月16日 星期五

外科助手

每個大醫院的手術房裡面總有聘請外科助手
幫忙開刀房以及急診的大小事
經驗累積多了
絕對比一個初出茅廬的小醫師
懂得開刀開藥的事情還要多
以前在學生時代在小型綜合醫院值班賺學費
就是擔任這種角色
夜間一些急診需要傷口處理縫合給一些簡單藥物
便是由我們負責處理
值班醫師睡在家裡等著我們的call機隨時指導或者開車前來幫忙處理
我們也可以這樣度過安穩的非常多值班的晚上

有時會有醫院聘請很久的老外助
也會在檢驗室值班甚至充當放射線照射師藥師全部都會
碰到晚上診斷出盲腸炎必須開刀的病人
他還會安排病人住院手術找麻醉師等等
一直到值班醫師從家裡趕來開刀幫忙一起手術縫合傷口才會下來值班室休息

所以在那個時代
紅牌的外科助手加上努力的值班可以一個月領跟小醫師一樣的薪水
一樣有業績獎金
一樣有一年級到高年級一個層級一個層級的管理制度升遷制度

這幾年
我碰過非常多在各個醫院如候鳥飛翔般的外科助手
有的是中部地區出名的中型醫院離職出來的老外助
從神經外科到一般外科骨科泌尿科整形科沒有一科難得倒他們
倒是心臟血管外科比較少接觸到

我看著他們幾年的進步從完全不知道到幾乎可以自行完成手術
實在有很多個都非常有天分
可是外助的薪水真的很低
底薪加上一點加班費幾乎很難超過一個月3萬元
總是讓許多以前領過三倍以上薪水的優秀外助大嘆時不我與

又一個外助決定離職
因為要同時支援豐原與草屯分院
薪水每個月很難超過兩萬五千元
實在留人家不住
我掏出幾千元希望護理長辦一小桌送行一下
只恨自己沒辦法在薪水獎金方面多幫一點忙
至少要讓家裡有老有少工作又非常有禮貌盡責的外助沒有後顧之憂
讓我幾乎沒有臉面對一起奮鬥許多很難開的開不完的刀的作戰夥伴

結果全醫院將近二十個人都來送行了
我慚愧的無法多說甚麼
只恨自己人微言輕
連外助的福利都無法幫忙爭取


算了
大家拍拍肩膀大聲聊聊天
下了班
都是好朋友.....

2010年7月10日 星期六

膠帶...

從我兒子進入幼兒班知道有膠帶這種東西
我們家的牆壁地板就到處都是膠帶以及所有膠帶可以固定上去貼上去的東西
我恨膠帶
每次看到膠帶膠水留下的痕跡
就生氣得要命

所以我在開刀房看到一大堆膠帶在器材上我也生氣
頭燈的電線接觸不良
必須用膠帶固定到一個方向才會功能正常
放大眼鏡上的頭燈燈座裂開必須用膠帶黏緊才不會掉下來東晃西晃
超音波的充電線必須纏滿黑色膠帶還要用手固定在某一個方向才會通電
超音波的探頭接觸不良也要巧手固定在某個角度才會出現影像才不會出現五燈獎一般的
雜影
過鬆的牆壁插座也要用布膠緊緊固定才不會從牆上掉下來
把好不容易存在硬碟中的影像給刪除了
顯影劑注射器則必須有兩個人伺候拆開一個又一個的無菌自費耗材才會正常運作


更生氣的是
連手術器械上也有粗糙的修理痕跡
可以撐開傷口的自動撐開器有明顯的電焊痕跡
可以撐開胸骨的撐開器上也有修理固定的痕跡一不小心就會分離
胸骨撐開器金屬部分裂開也電焊修理過可拋棄的塑膠部份固定縫線的固定夾則東掉一個西掉一個
奇怪的事我們還可以憑著這些東湊西湊勉強使用的器材一年開三千台刀

難怪國際醫院評鑑組織進來我們開刀房看到我們少得可憐的器械
連連搖頭

趁著這次JCIA評鑑
我們終於有機會買一些新器械
對於使用超過8年10年的超音波與移動式X光機
對於使用超過10年甚至20年的外科器械
也終於可以汰舊換新了
可是對於採買一些不太理想不合用的品項
盡買一些只用過一兩次就束之高閣的高價器材堆在庫房中生鏽
同樣令我擔心

2010年7月7日 星期三

我是周XX

國際醫療品質評鑑越接近
醫院的高層越緊張
深怕一向可以達成的交付任務既定目標
只要決心足夠一定可以達成...

所以到處風馳電掣
推行各種運動
我很高興許多醫院的行政單位
越來越會主動打電話跟我們溝通通知報告商量
的確有倍感尊寵的感覺

今天接到一通電話
是個膩死人不償命好聽得不得了的女聲
" 鄭醫師...您的病人我們已經將他安排在16樓
您交代要做的檢查已經在住院中心全部完成只剩下一個電腦斷層....."

咦" 鄭" 醫師...
( 因為使用大哥大簡碼醫院的醫師號碼靠近的往往會被扣錯, 我時常被誤認為李主任, 丁醫師,
 蓉醫師...., 鄭醫師倒是新詞兒)
我看不完門診很無奈的跟他說
" 您們找誰我不是鄭醫師...."
對方不放棄的繼續說
" 我沒有按錯呀
您不是XX科鄭XX嗎???"

我停了一下
很鎮定地裝著莊嚴肅穆的聲音的說
" 不是, 我是周XX( 院長名諱, 不宜不宜...)
找我什麼事!"

非常有效
這下子對方沒有再冒出一句廢話
馬上收線
快又乾脆...

停沒有一秒鐘
隔壁診間已經傳來爆雷般的笑聲
哈哈哈哈哈
我的屁股痛快的搖了兩下
哈, 真是罪過....